原创 夏青 夏青说绿 2024-06-18 14:05 北京一、学习总书记指示和部领导文章 202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强调,“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这一重要转向就是使命导向的重要指示。在公开发表的学习文章中,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这段话行动内涵最深:“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碳达峰碳中和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以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增绿添金’,实现高水平保护、高品质环境、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这段话揭示的关键行动就在于生态环境质量和双碳目标倒逼:前者是环境质量指标倒逼总量、源头和结构减排,后者是双碳双控指标倒逼总量、源头和结构减排。这两个倒逼,意味着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各类温室气体和新老污染物均应控制于评价基准之下,“明底线”、“划边框”“增绿添金”,“三高”良性互动。二、环评制度是开路先锋 随着中国环境污染预防系统的完善,各部门规划和各类项目的环评成果,以及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下线、排污许可证及负面清单等政策导向措施融入环评,大大提升了环评制度在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因此,在中国即将进入碳排放双控制度新阶段之际,环评制度融入温室气体控制势在必行,这一站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开拓碳排放双控新阶段指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全过程、全链条纳入现有环评制度体系,实现多目标协同控制,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确保高质量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作为开路先锋先行完成五项任务:1、 环评融入生态分区管控 体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温室气体控制均以区域地带性特征为基础,构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分类指导的减污降碳政策体系,将碳达峰碳中和要求落实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中,让国人懂得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包括温室气体控制並付之行动:持续加强产业集群环境治理,明确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高起点 设定项目准入类别,引导产业向“专精特新”转型;2、规划环评推动各部门布局 一方面鼓励各类产业园区根据自身主导产业和污染物、碳排放水平,积极探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创新硬核技术;另一方面,对重大能源工程建设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绿色煤基产业;3、 项目环评开拓全生命周期控碳 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采取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提升高耗能项目能耗准入标准,能耗、物耗、水耗要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为全生命周期控制碳排放先行先试。4、 政策环境影响分析促进结果导向 对中国煤炭资源高效利用和替代、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等政策,开展区域、行业、企业环境影响分析,突出生态价值和人民收益的正影响分析,促进政策实践验证。组织开展试点,探索推进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政策生态环境影响论证工作机制。5、 排污许可证制度按需延伸 研究探索统筹排污许可和碳排放管理,从衔接减污降碳管理要求入手,组织开展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与排污许可管理相关试点研究,加快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功能改造升级,推进企事业单位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的统一采集、相互补充、交叉校核。三、大气环境科学开拓新领域 以大气环境指标倒逼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气质规划学科研究成果,在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中得到充分显现,现在需要开拓温室气体控制的新领域,实现环境科学涵盖温室气体控制,填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空白因素。1、 2+36城市编制大气污染物与温室 气体融合清单 2+36城市大气污染物清单是实现环境质量倒逼的输入清单,通过输入响应、优化调控实现环境质量达标和投资效益最优。碳中和目标同样需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作为输入清单,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碳排放总量减排合格投资效益最优。这个融合清单就是大气环境科学新领域的第一步。应该有两份融合,一份是大气污染物治理后清单与温室气体排放融合,一份是大气污染物治理前与温室气体排放融合,以便设置不同能源结构、不同用能方式、不同处理情景的评价基线;2、开展天地一体二氧化碳监测 天体一体意味着输入与响应一体,既要从天测得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空间与时间分布现状及影响因素,又要从地测得不同排放源排放强度和总量,用实测数据验证企事业单位的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统一采集的数据,形成可验证、可复制、可持续的数据基础。为全国推行双控制度建立具有算法和模型支持的、数据信息获得决策应用的智慧大数据平台。3、标准导向支撑执法监督 有关碳足迹的标准只是技术方法与国际接轨。如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标准《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正是参考借鉴《ISO 14067:2018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及指南》,沒有执法功能。急需完成:一是温室气体控制与环境保护双目标立法,二是在环境质量与排放控制两类两级骨干标准基础上立即增加碳总量与碳排放两类两级新骨干标准,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和双碳双控两个总目标倒逼,和国家级、地方级两级排放标准执法监督。这是环境科学开拓创新的重要导向,因为标准目标可达性,措施可行性,指标科学性,风险可控性均需要系统研究出结论。作为影响力最大的汽车行业国七排放标准已批准立项,主打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双控制。四、硬核技术示范验证最为关键 面对使命导向,必须依托硬核技术干实事,所谓硬核,硬在新质生产力,核在绿色人民币,二者缺一不可,需要验证证明后大力推广。以两项国际领先的硬核技术为例: 一项为清洁燃煤技术。可以做到洁燃锅炉脱硫不用水、脱硝不喷氨,无污水、泥渣、废弃催化剂重金属等二次污染排放;不排放夹带CPM 的湿烟气和氨气,可从燃烧源头实现大气污染的深度治理。排放烟温可以降至≤70℃,比现在的煤粉锅炉降低煤耗和 CO2>5%;负荷调节比≥5︰1通过为风光电深度调峰实现大幅度降低碳排放。洁燃锅炉烟气中不存在湿法脱硫的湿烟气和氨气等污染,有利于CO2捕集和资源化利用。无末端烟气脱硫脱硝的设备投入,石粉脱硫成本很低,脱硝零成本;比老旧燃煤锅炉节煤>40%,运行成本是燃气锅炉的1/2~1/5;烟气无腐蚀可延长设备的寿命和大修周期,从而降低运行成本; 另一项为铁精矿低温浮选技术。每生产1吨钢铁需要1.6吨铁精矿。2020年全国铁精矿产量2.7亿吨,国产铁精矿自给率22%左右,为了稳定国内铁精矿价格,国家提出的“基石计划”要求2025年比2020年新增1亿吨铁精矿产量,即达到3.7亿吨,仅新增的1亿吨铁精矿,70-80%需要使用低温浮选技术,投入产出比达到1:6。因为浮选作业和药剂苛化不加温,可淘汰全部燃煤加温设施。特别在冬季极寒期间,浮选矿浆温度平均降到15.53℃,最低温度13.88℃,获得了浮精平均品位67.90%,浮尾平均品位17.21%的生产指标。该低温药剂对细颗粒金属回收效果明显,提高了金属回收率。单系统对比工业试验,试验系统比生产系统浮精品位提高0.27个百分点、浮尾品位降低1.82个百分点。该低温药剂与高温药剂相比对矿石性质变化适应性强,处理难选矿比例高。碳酸铁矿石入选比例由2.99%可提高至25.58%,为从源头降本增效创造有利条件。根据铁矿石组成特点、工艺流程,可提供针对性配方和生产流程,让“一矿一药”成为“一厂一策”的增产降碳导向。 一定牢记在使命导向下推动的生态环境领域全面开拓创新执行“三高”互动,即“实现高水平保护、高品质环境、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转载: https://mp.weixin.qq.com/s/9kx7OBQH_ppcsrcBqrsd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