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6年1月总书记第一次提出长江共抓大保护指示至今已过8年,一件事关全流域生态保护的大事应该两部共抓,就是长江生态流量规划。
谁都知道生态流量是水生态系统之根,美国水系保人体健康和生物基准的评价基础是以水系通航流量和水位为据,所以,美国水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条件明确为“合众国所属通航水域”。对这一关键问题,2011年水利部率先提出水资源利用三条红线,并获中央批准,即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为生态流量奠定基础。2016年起,生态环境部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中开拓完善三线一单新要求,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绿色导向决策,实际上也为推动生态流量留出空间。既然水利部立足于不超越水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环境部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各自都提出三线理念,为什么两部不能共抓三线理念的结合点—生态流量呢?
目前,长江流域是生态环境部第一个试点考核生态流量的流域。这应该是最宜成功共抓的突破口,期待两部真抓实干,实现深度合作。若能打开两部共抓生态流量突破口,继续共抓的生态流量规划工作有八个合作点:
过去水利部使用的是水文系列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可提供保障流量基线,通常理解为正算可给量,而生态流量需要倒算,需要根据生产生活用水量、生物系统、岸线保护、生态航运需水量验证倒算结论,多次正反算技术、经济优化,磪定不同时间段、不同保证率、不同水期的生态流量数值;
聚焦现状生态流量的保障问题,这就需要对全流域生态流量现状保障水平作全面评估。需要多部门和长江流域各区段参加,就高质量保护和发展的关键问题、特色保护目标、水量特殊需求给予改进建议;另一方面,在重新确定生态流量数值的同时,配合评估,验证生态流量新计算数值是否解决已经发现的生态流量不满足生态需求问题?是否满足高质量发展新问题?
生态流量效益是全流域上、中、下游、左右岸不同经济发展区段、不同功能段、不同江湖关系段、不同城市发展区域的实践验证数据,需要有总体评价、子系统评价,以生态流量不同保障情景为输入,产生人民币效益为输出,全面反映生态流量带来的绿色人民币总价值。
长江大保护需要有长江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指标,在传统水资源保护指标的基础上,满足跨界保护需要的生态流量指标是否是核心指标?总书记要求为生态系统评价精炼指标的任务至今未能完成,能不能从生态系统本身的生物多样性及不同生物种群、数量指标跳出来,把保证水生态系统生命力的生态流量作为核心评价指标?需要跨学科、跨领域论证。
生态流量调度需要上、中、下游统筹。关键是三峡以上水电站群,牺牲发电效益,优化调度下泄流量,三峡集团为此作出过贡献,但这种贡献未获得应有的生态补偿,难以持续。中游主要是涉及江湖关系的四大湖泊生态流量保障;下游特别是上海,需要提出用水和压咸对上中游用水和调水的限制。中、下游的生态流量保障均应主动提出生态补偿建议,尽快实现长江保护法已经规定的生态补偿条款。
已经由水利、电力部门筹划多年的上游虎跳峡枢纽,中游鄱阳湖枢纽、下游一直在筹划中的太湖枢纽,均应脱离部门筹划,转为长江大保护重大工程统筹规划,供水为上,保护为重,以提高生态流量为总目标,实现各部门形成合力,促成各重大项目完成立项论证,为长江高质量发展提供大保护基础能力保障。
基于中办、国办关于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的指示,全国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自然资源开发等规划,重大产业、项目布局以及各类开发区、新区规划,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应进行规划水资源论证。这一水利部工程规划外的规划新要求,给了长江生态流量规划带动高质量发展新机遇。长江流域生态流量规划应主动指导沿江不同行业、区域新发展规划完成规划水资源论证,最重要之点在于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基础上,提升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跨出三水专业界限,让人民从水安全和水文化中更多感受生态价值。
总书记期待中国高质量发展决策能促进水权、污权、能权、碳权的四权融合,为消除部门权界、行政边界约束作出贡献。在长江流域生态流量调控先行先试,不仅仅是大保护突破口和大保护系统调控决策,实质上在长江生态流量规划这个命题下,旨在为大开发准备条件,从水权与污权融合的发展新规划,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和企业、区域碳排放总量双控指标,会引发与能权、碳权的融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模式与碳中和目标的统一创新发展模式。
以上任务应从尽快打开突破口开始,特别是在2023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各位领导为落实总书记指示,均明确要求水利部参与治理丹江口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防治工作,这表明两部深度合作在汉江丹江口很快会成为现实。进一步从汉江到长江只是合作区界的扩大,我们有理由对两部共同统筹协调,组织全国力量完成长江生态流量规划充满信心。